这两年,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奶牛业发展迅速,到1997年年底,全区奶牛存栏达30307头,全年鲜奶产量达到8800多万公斤。谁料市场风云变幻,到1998年5月,全区13家乳品企业积压奶粉1423吨。由于奶款不能及时兑现,不少农户心灰意冷,便卖牛宰牛,奶牛存栏数在短短时间内就迅速减少到不足2.5万头——
近几年,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奶牛业迅速发展,留下了一组令人骄傲的数据:不足30万人口的利通区奶牛养殖户达到9600户。到1997年年底,全区奶牛存栏达30307头,全年鲜奶产量达到8800多万公斤,人均达304.6公斤,农民人均从奶产业中获纯收入379元。奶产业成为这个区6大支柱产业中的主导产业。
然而,市场风云变幻,又留下另一组令人揪心的数字:截至1998年5月,全区13家乳品企业积压奶粉1423吨,拖欠奶款3110万元,外欠奶粉款4823万元。由于奶款不能及时兑现,不少农户心灰意冷,便卖牛宰牛,奶牛存栏在短短时间内就迅速减少到不足2.5万头。
尽快兑付奶款,成为紧要而关键的问题。
而拖欠奶款的企业也是有苦难言:一方面,别人欠他们的钱要不回来;另一方面,厂内尚有大量奶产品积压。
于是,一种过去常有而现在越来越不灵的现象出现了:农户找政府要奶款,企业也找政府要支持。而政府的干预却越来越力不从心了。
当地政府在财力困难的情况下,咬牙拿出300万元贴息资金,帮助企业偿还部分农户奶款。用当地一位负责人的话说,“这笔钱只是杯水车薪,但却起到了安定民心的作用。”
部分农户的心可能由此得到“安定”,但有些人也因此更加认定:生产上出了问题还得去找政府,政府还会管的,不靠政府靠谁?
近些年,吴忠市利通区乳品加工企业群雄并起,16个乡镇中就办起国有、集体、私营乳品企业13家,这些企业加工的奶粉90%属于工业原料,品种单一,档次偏低,工艺设备参差不齐,因而市场开拓能力不强、辐射带动功能脆弱,难以抵御风险,目前负债已达1600万元。尤其令人痛心的是,无序竞争、相互拆台的事情经常在这些企业之间发生,结果也常常是两败俱伤。
而被称为乳品企业“第一车间”的养殖户,还未真正与企业形成风险共担、利益均沾、互惠互利的运行机制。产品畅销时,各企业争抢收购鲜奶,个别农户不讲信誉、掺杂使假,谋取高利;产品滞销了,有些企业又压级压价,拖欠付款,不惜损伤农户的利益。这种有利便争利,遇险便各顾各的作法,最终损伤的是整个奶牛业。
为此,有关部门准备以实力较强的夏进公司为龙头将13家乳品企业组成一个集团公司,加快全市乳品企业的技改和改制,引进先进设备,进行乳品系列开发,以深加工增值。所有企业将统一收购、统一销售,实行一个价格,一个检验标准,彻底解决打内战问题,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和辐射能力,将分散的力量集中起来。
同时,建立利益调节、行为约束机制,建立奶业一体化经营合同制。通过合同契约来规范企业和农户:对长期拖欠奶款的企业,要停业整顿;对掺杂使假的农户,要处罚。将农户与企业紧紧绑在一起。
政府有关部门将尽快建立、完善服务体系,建立饲料监测中心、良种繁育中心、乳品质量监测中心和信息服务中心,设立奶牛业发展基金,提取奶业税和部分保险金作为奶业风险基金。
这些措施落实后效果会怎样?人们拭目以待。